2006/01/20

音樂就是重複

  White Stripes 一向是很對我味的樂團,跟喜歡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一樣,我喜歡他們的單純。一把吉他、一套鼓,傳達的是直接的音樂能量。

  我記得國中住宿時,寢室搬進來一位新同學,他有一張 Marilyn Manson 的 Smells Like Children,還記得初次聽那張專輯的震撼,而那位13班的同學儼然也成為我的搖滾啟蒙導師。還記得他有一張 Metallica 的現場專輯,錄音很粗糙,當初不是很喜歡聽那張專輯,反而喜歡聽傳說中的 Black Album,不過他老說那張現場專輯才是王道,還把 Black Album 丟到地上,表達他對錄音室專輯的唾棄,哈... 令人懷念的時光。

  有一天我跟他在討論一首歌,忘了是什麼,模模糊糊記得他聽完那首歌之後說了一句話:『音樂就是重複』。即使我現在還是不怎麼懂這句話,但是我還是深深記得這句話。有時後音樂其實就是那麼簡單。

  White Stripes 的音樂其實也是如此,你會發現其實 Meg White 在歌曲裡頭幾乎沒有過門過,他打鼓的節奏在一首歌裡頭永遠是一樣的,頂多在所謂的"副歌"加一些變化(如果你認為他們的歌有副歌的話),基本的節奏還是一樣。吉他也是,一首歌裡頭往往就是那個和弦不斷重複,當然還有 Jack White 的精采 solo。不斷重複的節奏,不斷重複的和弦,其實就是 White Stripes 的歌曲的基本架構。

  用這比較詭異的說法:搖滾樂已經被聽了至少50年以上,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反而喜歡聽 White Stripes?(不要砸螢幕,我知道你不喜歡聽 XD)『音樂就是重複』,我想這就是答案。

  ps.我最喜歡專輯 Elephant 裡頭的 Ball And Biscuit,有種刷扣版藍調的感覺,難以言喻的味道啊。嗯,Elephant 以後絕對是張像 White Album 一樣偉大的專輯。


繼續閱讀...

2006/01/18

[舊文重貼] Jeff Buckley - Last Goodbye 歌詞翻譯




Jeff Buckley - Last Goodbye

This is our last goodbye
I hate to feel the love between us die
But it’s over
Just hear this and then I’ll go
You gave me more to live for
More than you’ll ever know

這是我們最後一次再見
我恨我感覺到我們之間的愛已死
但是已經結束了
聽完這些我就會走
你給我的
比你想像的還多

This is our last embrace
Must I dream and always see your face
Why can’t we overcome this wall
Well, maybe it’s just because I didn’t know you at all

這是我們最後一次擁抱
我會夢到你看到你的臉
為什麼我們不能克服這些困難
我想是我不了解你

Kiss me, please kiss me
But kiss me out of desire, babe, and not consolation
You know it makes me so angry ’cause I know that in time
I’ll only make you cry, this is our last goodbye

親我,請你親我
但是別帶著慾望親我,也不是同情
你知道這會讓我生氣,因為我一直知道
我只會讓你哭,這是我們最後一次再見

Did you say ’no, this can’t happen to me,’
And did you rush to the phone to call
Was there a voice unkind in the back of your mind
Saying maybe you didn’t know him at all
You didn’t know him at all, oh, you didn’t know

你是不是想說:這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
你是不是急著要打那通電話
是不是你心裡有個你不願承認的聲音
說著:或許你不了解他吧
其實你並不了解他

Well, the bells out in the church tower chime
Burning clues into this heart of mine
Thinking so hard on her soft eyes and the memories
Offer signs that it’s over... it’s over

教堂外的鐘聲饗起
讓我深深地想起你
想你那溫柔的眼睛
還有那讓我嘆氣的回憶
已經結束了,已經結束了...


繼續閱讀...

2006/01/16

Pearl Jam - Jeremy

  我們把時光拉回90年代初期,正好,那是 Pearl Jam 正要發光發熱的年代。在美國德州一個叫 Richardson 的地方,有個叫 Jeremy 男孩在英文課時,當著全班的面舉槍自盡,新聞登上了報紙一小塊版面,正好被 Pearl Jam 主唱 Eddie Vedder 看到,他當晚即寫下了這首歌 - Jeremy。

  故事是這樣的,Jeremy Wade Delle,16歲的男生,最近剛從 Dallas 轉學到德州的 Richardson,他獨來獨往,也不常來上課。某天,故事發生的這一天,Jeremy 第二節才來上課,老師要求他到辦公室去拿 admittance slip (天曉得這是什麼,有人可以告訴我嗎,我真的不知道),結果他拿了一把槍回到教室,在三十個同班同學面前,舉槍自盡。

  Pearl Jam 的這首 Jeremy,是少數讓我聽了想哭的歌,而當時我甚至不知道這首歌背後的故事。"Daddy didn't give attention, Oh, to the fact that mommy didn't care",每次聽到這,總覺得心裡酸酸的。

  回想起來,每個人在求學階段,多多少少都會遇到歌詞裡頭寫的那種人,個性孤僻、怪裡怪氣,常被欺負,然後當他試著反擊時,往往又是弄巧成拙,我們姑且把這種人都叫 Jeremy 好了。歌裡頭不斷重複的一句歌詞"Jeremy spoke in class today",試想當 Jeremy 今天在課堂上說了一句話,那多半不重要,沒有人會甩他。那如果今天 Jeremy 拿著一把槍走進教室,在大家面前往自己頭部開一槍?

  一句話、一顆子彈對 Jeremy 或許都沒有差別,都只是種表達自己的方式,表達那種無以名狀的憤怒,而我們往往都只聽得懂後者... 我們聽得到那響亮槍聲,我們看到鮮血從 Jeremy 的頭部中不斷流出,我們聞得到那開槍過後的火藥味,那血腥味充滿整間教室,濃到彷彿都能嚐到味道似的;而我們卻聽不到 Jeremy 說的一句話。這首歌所說就是這樣吧。

Pearl Jam - Jeremy

At home, drawing pictures of mountain tops
With him on top lemin yellow sun, arms raised in a v
And the dead lay in pools of maroon below
Daddy didn’t give attention
Oh, to the fact that mommy didn’t care
King jeremy the wicked...oh, ruled his world...
Jeremy spoke in class today...

Clearly I remember pickin’ on the boy
Seemed a harmless little fuck
Ooh, but we unleashed a lion...
Gnashed his teeth and bit the recess lady’s breast...
How can I forget?
And he hit me with a surprise left
My jaw left hurtin’...ooh, dropped wide open
Just like the day...oh, like the day I heard

Daddy didn’t give affection, no...
And the boy was something that mommy wouldn’t wear
King jeremy the wicked...oh, ruled his world
Jeremy spoke in class today...
Woo...
Try to forget this...try to forget this...
Try to erase this...try to erase this...
from the blackboard...

Jeremy spoke in class today...
Jeremy spoke in, spoke in...
Jeremy spoke in class today...
Woooooohhh...spoke in, spoke in...

資料來源:http://www.korat.co.il/pearljam/Ibook/Ten/jeremy.html


繼續閱讀...

[舊文重貼] 一張充滿男人味的療傷專輯 Neil Young / Tonight's The Night

  這張專輯說實在也不是什麼經典大作...,還是在樂評、樂迷眼中是Neil Young的最佳表現,不過仍是我最愛不釋手的專輯之一。我相信音樂沒有什麼絕對,音樂之所以是音樂,不外乎是跟聽者有了所謂的 "connection",不管是今天主唱唱得再怎麼爛、吉他手的技巧再怎麼破、整首歌的旋律再怎麼pop,還是聽三遍就膩,只要能打動你,讓你跟音樂的另一端有了就夠了connection,這樣就夠了。

  這張專輯對我來說就是這樣吧。當初是在GQ雜誌上的搖滾樂必備51張專輯中看到這張專輯,上面的介紹寫什麼不大記得,隱隱約約就只記得"男人味"、"療傷"這兩樣東西(而且搞不好是我自己事後穿鑿附會)。對這張專輯第一眼印象的就是一個很酷的人站在麥克風前,卻擺了一個很娘的姿勢,但是或許是一頭長髮跟墨鏡,還有黑白的封面設計,當初還真的認為寫介紹的那個人,說得真他媽的對,真有男人味。

  日後認識了某位女生,對他真的是love at first sight,但是跟他相處老覺得我不是他要的人,當時每次想到這,就會想起這張專輯,彷彿我早就知道我會被拒絕,我早知道我需要這張專輯來療傷,我需要這張專輯來"重振我男性的雄風",一次逛唱片行中無意看到這專輯,就買了回家,等著他的答案,等著這張專輯真的來幫我療傷。

  我跟那位女生之間的結局可以這麼說吧,令人莞爾,如果我是自己的好朋友,那這件事30年後我還是會拿出來笑我自己。大概是我展開追求後的一兩個禮拜,我跟他到圖書館讀書(是不是真的要讀書我想全天下都知道),他傳紙條來問我說:我說他長得像Kate Hudson,是不是因為我喜歡別人都是因為移情作用?我好像回他 "不是因為移情作用,不管怎樣,我喜歡你啦" 之類很純情的話語,然後我記得過沒多久他去上完廁所,回來就跟我說了一句:那我們在一起好了。

  結局是什麼?結局是三個小時之後我跟他去吃飯,路上他淡淡地跟我說:我們還是當朋友好了。然後大概就是這樣...

  之後聽到這專輯裡頭的每一首歌,就會回想起這件不怎麼美麗的往事,帶點憂鬱,帶點釋懷,尤其是當初聽到Speakin' Out裡頭一句 "Oh, tell me where the answer lies. Is it in the notebook behind your eyes?",總是會想他的答案到底是什麼?他到底會不會是我的?然後就在接來的吉他solo中,去獲得一點點令人慰藉的釋懷。或是在Borrowed Tune、Mellow My Mind、Tired Eyes淡淡的憂愁裡頭自怨自艾。這或許不是我擁有最好聽的一張專輯,但是我跟他之間的connection,沒有任何一張專輯能取代,很多事情不就是這樣嗎,音樂,不就是這樣。

  想像一個昏暗的酒吧,台上一群身上滿是菸味酒味的中年男子,隨性演奏著帶點憂鬱的鄉村搖滾。而你就是那台下一個人喝著悶酒,看起來滿腦子塞滿傷心回憶的人。聽這張專輯,大概就是這種感覺,我認為所謂的 "一張充滿男人味的療傷專輯" 也就是這麼一回事吧。

  2005/5/9 AM 4:11

  從前自己弄的網站搬過來的


繼續閱讀...

2006/01/14

Glamorous Sky

  第一次聽到中島美嘉這首歌是在電視上,配合電影 NANA 在電視上撥出的 MV,看到中島美嘉的頹廢唱歌樣,還有那種要唱不唱的低沉、沙啞、慵懶唱腔,老實說馬上就愛上這首歌,雖然平常我不聽日文歌的。還有 MV 裡頭台下那個裝扮可愛的女生,也..... 真的太可愛了吧。搞得我還滿想去看這部電影,幹得好日本人,你們的行銷再次成功。

  網路上隨手抓了她的精選集,唱歌實在也不怎樣,其他歌也沒好聽到哪去,但是就這首 Glamorous Sky 讓我一聽再聽,尤其是"Ah, Remember"這句。有時候對的人唱對的歌,即使再怎麼爛也是會讓人著迷的。

  後來在台中新光法雅客試聽的地方,用試聽的那種大耳機,看著液晶螢幕上撥的 MV,還起了雞皮疙瘩,裡頭中島美嘉還滿醜的,但是就是會感覺他很美... 唱歌不好聽,歌曲再芭樂,也是會有好聽的時候。雖然我一直無法接受日文歌的歌詞中總是要不斷穿插"一個英文單字"。


  Ah... Remember~~~

繼續閱讀...